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62篇
  免费   7081篇
  国内免费   9317篇
测绘学   3335篇
大气科学   7932篇
地球物理   8956篇
地质学   18169篇
海洋学   4873篇
天文学   1455篇
综合类   4147篇
自然地理   5193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554篇
  2022年   1791篇
  2021年   1988篇
  2020年   1640篇
  2019年   1863篇
  2018年   2114篇
  2017年   1961篇
  2016年   2206篇
  2015年   2057篇
  2014年   2354篇
  2013年   2369篇
  2012年   2387篇
  2011年   2427篇
  2010年   2487篇
  2009年   2409篇
  2008年   2243篇
  2007年   2046篇
  2006年   1648篇
  2005年   1512篇
  2004年   1092篇
  2003年   1111篇
  2002年   1087篇
  2001年   1091篇
  2000年   1184篇
  1999年   1548篇
  1998年   1242篇
  1997年   1167篇
  1996年   1061篇
  1995年   944篇
  1994年   816篇
  1993年   733篇
  1992年   574篇
  1991年   465篇
  1990年   339篇
  1989年   313篇
  1988年   276篇
  1987年   159篇
  1986年   147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101篇
  1983年   76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1篇
  1958年   3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3 毫秒
991.
We present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rag partition over rough surfaces.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is applied with high resolution to simulatingturbulent flows over arrays of roughness elements positioned on asmooth surface. The skin drag on the surface and the pressure drag on the roughnesselements are computed. The simulated drag partition compares well with wind-tunnelmeasurements and theoretical estimates for similar rough surfaces. This confirms that the computational approach offers an alternative to wind-tunnel and field experiments in studying drag and drag partition. The model is then applied to studying drag partition over rough surfaces with various roughness configurations. It is shown that drag partition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roughness frontal area but also on the sizes and arrangement of roughness elements, because (1) the pressure drag coefficient is sensitive to roughness-element dimensions and (2) the arragement of roughness elements lead to different interferences of turbulent wakes. The impact ofthe latter factor is not in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992.
文中研究了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双热带辐合带(Double ITCZ)现象,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海洋热量收支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Double ITCZ现象是在热带太平洋赤道南北两侧各出现一条ITCZ的现象,这是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异常现象,与实际气候中出现的Double ITCZ现象并非指同一问题。文中对比观测和模式结果,指出了Double ITCZ现象的主要特征,针对它的出现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再利用模式输出的热量收支各项进行统计,得到了从海洋热收支分析得到的海表温度变化原因。与观测到的正常模态相比,Double ITCZ是一个异常的模态,它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西太平洋暖池区的降温和东南太平洋10°S附近的升温。海洋热量收支分析表明,暖池区的降温主要是受到扩散的作用,而表层平流的异常增暖在决定异常辐合带区升温过程中占第一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龙  林熙  金健  李菁 《气象学报》2003,61(1):78-84
综合应用预报量自身时间序列的拓展,数值预报产品和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一种新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研究。将这种新方法与常规的数值预报产品完全预报(PP)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方法比PP预报方法的预报精度显著提高。并且,通过对预报模型“过拟合”现象的研究发现,这种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模型具有很好的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994.
用TRMM/TMI估算HUBEX试验区的云中液态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中应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微波成像仪的微波遥感资料反演云中液态水。由于微波成像仪85.5 GHz通道对云中液态水非常敏感,通过离散纵坐标矢量辐射传输模式,运用迭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出陆地上空非降水云中的液态水路径。在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中,分别运用微波成像仪85.5 GHz垂直极化单通道和微波成像仪85.5 GHz极化亮温差两种方法来估算陆地上空的云中液态水路径,反演结果与地基微波辐射计的测量结果是较为一致的。当地表比辐射率或地表温度误差较大时,用极化亮温差法估算云中液态水路径相对较好,尤其是对于低云,因为该方法对地表温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   
995.
GPS水准在测图中的实用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大量的GPS资料指出,测图中在较平坦或低丘地区,除利用其平面信息(x,y)外,还可利用其第三维信息(h)。在不增加额外操作要求(即不增加GPS测量成本)的条件下,GPS水准高程精度可满足测图对高程精度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只利用GPS二维信息(x,y)加上用常规水准测量来获得第三维信息(h)的耗费的成本。  相似文献   
996.
鄱阳湖地区土壤,植被光谱混合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针对鄱阳湖地区的土壤、植被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非线性混合光谱模型、较好了地预测了实际的混合光谱,从预测精度上看,要优于传统的线性混合光谱模型。  相似文献   
997.
论航空影像的纹理与描述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郑肇葆  周月琴 《测绘学报》1997,26(3):228-234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中心像元的近邻像元,而不是近邻像元的组合,作为纹理基元,纹理基元的灰度统计规律反映出影像纹理的特征,这种特征可以用马尔柯夫随机场(MRF)来描述,其特征参数可以作为纹理分类的依据。通过实验分析,证明本文的提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8.
GIS中的应用模型及其管理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王桥  吴纪桃 《测绘学报》1997,26(3):280-282,F003
本文通过对GIS模型库系统的研究,讨论了GIS应用模型的管理及GIS应用模型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99.
空间目标的聚合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霖 《测绘学报》1997,26(4):337-343
本文定义了集合元素的聚合算子,简述其特性,以此聚合算子为基础,提出了空间目标的聚合模型。根据GIS空间目标的属性,分析了聚合算子的表现形式。由此模型的特点可以得出:聚合模型适合于GIS层次数据的组织,它能减少数据的冗余和维护数据的一致性。经概念及含义的比较,指出了面向对象的模型方法很适合此聚合模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讨论图像处理过程中分析噪声的主要手段,RMS颗粒度,自相关函数,Wiener谱的定义和测试方法以及噪声仿真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